第595章_如果这是宋史
笔趣阁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595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95章

  可中国历史的特点就是螺旋式上升,发生过的事总会没完没了的再次发生,于是士大夫再次悠闲自在,不管世务。

  究其原因,西晋清谈是因为司马氏压制汉魏贵族,不允许其参政、议政,哪怕闲聊时出的错的都可能让法场先弹琴再砍头,于是大家都要学会怎样说话不着边际不着调;南宋也差不多,秦桧当政20年,但凡有血气者都会憋气窝火致死,那么剩下来的呢?

  除了阿谀奉承,就是清谈聊天。要不然还能再干点什么?

  可这只是表面,这种生活无疑是非常舒适的,谁过上了都不想再改变。谁要是敢打扰到他们,这帮人立即就会变身。

  悠闲清雅高洁手不粘钱口不言利都不见了,他们会集狠毒阴损于一身,能赤膊上阵,能口吐莲花,能做出一切人类难以想象的丑事。

  这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让赵眘尽情品尝,至于这时、眼下,这票人在帝师副宰相史浩的率领下集体造反,偏偏理由还正大光明。

  史浩——“我辈虽位处宰执,而朝廷出兵意不得闻,如此留我辈有何用?”大家都辞职吧。说这番话时史浩的底气还是很足的,赵眘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学生,这好比一头大象如果从小就被栓在一根小木棍上的话,栓到成年,也会认为挣不开。于是走到哪里,只要一根小木棍插到土里,再拴在象身上,大象就会动了。

  同理,史浩相信赵眘会再一次不顾一切地挽留他,像上次哪怕损兵失地也不处罚,一定要留住他一样。可惜他错了。

  赵眘能顶住爹的压力,难道还会在乎一个老师?

  史浩成功地把自己辞退了,他走时孤零零的,并没有大队人马跟着他一起回家种地。这很不符合之前文官集团们的如火热情,好像雷声大雨点稀似的。

  可史浩很满意。

  同志们都很成熟啊,知道一时怄气是幼稚的,都保住了职位才能在关键时刻做事!这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,给他的学生上一堂新课。

  回到江淮前线,马上就要北伐了,看一下张浚的准备。江淮之间的军力号称20万,这与完颜亮南侵时南宋在京口附近集结的兵力相当,按说是可信的。但是,同人不同命,同事不同时,什么事都会有变化。上次是赵构下的令,所以是20万;这回是赵眘,数字也勾兑了。

  正兵8万,民夫5万,这就是这一次北伐的全部军力。

  看着很少,也已经是张浚竭尽全力积攒出的了。为了这些,他招募两淮地区18—45岁的青壮组成神劲军,驻防建康;招募福建、两浙等地青壮组成忠勇军,驻防临安;招募北方南下的流民组成忠毅、忠顺、强勇、义胜等军,分驻建康、镇江、淮南、四川等地,以换取当地的正兵出战。

  国事如此,张浚也算展转腾挪尽一切可能地拼凑了。

  兵不多,将就必须强,此次北伐兵分两路,两位主将分别是李显忠、邵宏渊。

  李显忠,绥德军青涧城人,生于公元1109年,初名世辅,至南宋时赵构赐名叫“显忠”。世人尽知,终宋一朝,“北宋缺将,南宋缺相”,这是导致南北两宋始终无法振作的根本原因。而这也变相地证明了南宋时名将如云的现实。

  名将如云,韩、岳、吴、张、刘、杨等等不可胜计,可要论身世的传奇性,要首推李显忠。在这一点上,连从士兵开始崛起的韩、岳、张三人都无法相比。

  李显忠家世极其显赫,是唐朝皇室后嗣,唐代宗李豫次子昭靖王李邈的后人,世袭苏尾九族都巡检史,典型的边疆贵族。

  入宋之后,赵氏继续借重他家长久以来的边疆势力,仍旧在陕西西安一带守边。李显忠的父亲叫李永奇,他的传奇性人生从初生起就开始了。

  李夫人临产时一连几天不顺利,李显忠说啥都不落地。这时有个游方的和尚路过,说这是位奇男子,要把剑、箭放在产妇的身旁,他才会出生。

  果不其然,李显忠由此问世。他初生时就能站立在自己的母亲身旁。李显忠长到17岁时,宋、金交恶,金军攻到了西军的地盘上,李氏父子隶属于鄜延军,当时的经略使是王庶,李显忠由此介入战争。他很勇敢,以少年从军,初战即夜斩17人,夺马两匹,剩余的无法带走,全被他砍断马蹄变成废物。

  再大的能人,也要在时代的大潮里浮沉。西军一直游离在北宋灭亡的大势之外,直到富平决战时才与金军开战。

  一战输了,从此退出舞台。

  川陕之王吴玠在蜀口外重立乾坤,在对面,整个陕西沦陷在金军铁蹄下,李显忠父子也无法例外。他们是痛苦的,尤其是李永奇,他当着金国的官,时刻想着复国。当赵构逃过江南,金国立刘豫当儿皇帝时,机会来了。

  刘豫命令李氏父子带兵进开封城,组成当时儿皇帝的军事班底。之后他们就沉默了,直到伪齐覆灭鄜延李家都没有半点作为。

  覆灭伪齐的是金兀术,四太子当时酬筹满志,想要越过长江统一全中国。欲渡江先渡淮,某天金兀术率领万骑驰骋于淮上,跑着跑着临近了河边,而李显忠就在他的身旁。

  李显忠悄悄地和自己的亲信吴俊说了几句话,吴俊离开队伍跑向了淮河边。他去替李显忠探一下河水的深度,如果能匹马渡水的话,李显忠要生擒金兀术渡过淮河直奔长江,回归南宋!

  时机稍纵即逝,而吴俊回来得很快,李显忠纵马过去小声问,才知道吴俊遇到了麻烦,他的马在河边被竹子刺伤了,根本没能下水。

  时机真是稍纵即逝,金兀术不可能原地不动等着被抓,这个机会就这样错过了,李显忠被金兀术任命为承宣使、同州知州。

  要是没有后来发生的一件事,刚才这一幕就会显得很假很龌龊,没一点点的事发迹象,光凭意淫就想当英雄啊?

  可是李显忠马上就真的动手了。

  他主管的是同州,这是金人往来的驿路,好大的一条条肥鱼时不时地就会游过去一大群,李显忠很挑嘴,他选的是最大最肥的那一条。

  金军陕西主将完颜撒离喝。

  这是地位仅次于金兀术的金军大将了,大家都知道他,吴氏兄弟的死对头,大名鼎鼎的啼哭郎君,金人开国第一代将领。

  李显忠决定干一票大的,陕西境内还有经这货还大的吗?他趁完颜撒离喝某次路过时突然袭击,抓了就跑。他选择的路线是渡洛水、渭水,经商州、虢州进入南宋。同时他的父亲李永奇会在陕西延安附近起事,夺粮杀官造反。

  后路早就安排好了,这些年他们一直暗地里和四川吴氏有联系。这时里应外合,能迅速颠覆金人在西北的统治。

  想得周全,干得利索,李显忠挟持完颜撒离喝直奔第一站洛水,渡过去就算成功一半,这条河至少能绊住追兵一天半夜的。

  可恨的是,先被绊住的是他自己。他手底下的人像上次的吴俊一样不靠谱,虽说大哥躺倒都能中枪,水下藏着竹子也是意料之外,可明明白白约好的渡船不好延期误点吧!

  偏偏就误了。

  后边追的金军都快疯了,那是他们的陕西元帅,最大的领导,说劫被劫了,有这么办事的吗?!这帮人玩了命地追,终于在洛水渡口追到了人。

  双方血拼,忘了说,李显忠的特点就是战斗时超级凶猛,看战斗风格以及战绩,他很可能和韩世忠在同一水平线上。当时双方在洛水渡口开战,李显忠的人很少,可每战皆胜,一直从渡口杀到了陕西的某片高原上,完颜撒离喝仍然在他的手上。

  只是追兵越来越多,并且只会越来越多,从陕西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片高地的下边。李显忠知道,他把天捅破了,为了陕西主帅的安全,金军会不惜一切代价。

  至此他清楚,挟持、突袭已经失败,哪怕他当机立断,拼着鱼死网破直接干掉完颜撒离喝,事后金军的报复也会让整个陕西变成尸山血海。

  李显忠有亡命徒特质,更多的却是大将的全局观。他选择和完颜撒离喝交易,他可以放人,条件是撒离喝事后不许杀同州人,不许杀李氏族人。

  啼哭郎君全答应了。

  李显忠挺坏的,放人时选了片悬崖峭壁,就把完颜撒离喝推了下去。可怜的元帅阁下一路翻滚,下边的金军全体大乱,抢着过去救人,李显忠趁势杀出了重围。

  话说想让女真人守信用,比让母猪上树都有难度。李显忠深知这一点的罕见,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迅速脱离陕西。

  他带着同州的家眷赶向鄜延,离老家很远就派人去通知父亲。李永奇带着老家全体族人与他汇合,一起逃亡。结果他们像在洛水渡口时一样的倒霉,当天天降大雪,严重滞迨了李家人的行程。

  金军果然追了上来,李家全族200余口只逃出了26人,李显忠家破人亡。

  以前是国仇,这时加上家恨,李显忠疯狂了,他心里只有报仇、立即报仇这一个念头,他没有办法忍受哪怕多一点点的时间!

  他没有按原计划回归南宋,当时是南宋绍兴八、九年之间,宋金正在讲和,理智告诉他南宋绝不会允许他去搅局,更何谈帮助。

  血贯瞳仁中,李显忠选择了西夏。他带着26名骑兵冲进西夏,求见西夏皇帝。他向西夏保证,如果能借给他20万骑兵,他将杀回陕西生擒完颜撒离喝,以陕西全境回报西夏!

  西夏皇帝很动心,只是思前想后觉得不托底。这样吧,来个投名状,你是不是真的有这种能力,先证明一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